第九十二章 渐渐充实的班底-《汉中崛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永言,文长,还不为我引荐。”
    看着众人落座,张永并未登座主位,只是在彭羕上首随意坐了下去。
    “大都督稍后,我这就为大都督一一引荐。”
    对于张永这般随意的模样,彭羕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,毕竟已经见怪不怪,也未在多说什么。
    不过...张永的举动,落在傅彤等人眼中,就多了几分可圈可点之意。
    “这一位...乃是陈震,字孝起,为南阳本地人氏,孝起多晓政事、善经义,主公当可委以重任。”
    手指指向不远处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,彭羕言语间带着几分赞赏。
    若非张永设置的标准太高,在彭羕眼中...陈震此人,还是有资格破入第三关的。
    “陈震见过大都督!”
    声音温和有力,却又显得不卑不吭,自有几分气度。
    “孝起先生亲起,先生能来南乡,乃是我汉中张氏的福分。”
    陈震,记忆中...三国时期好像有这个人物,未曾想到也来了南乡。
    压下心中的思绪,张永亲自上前扶起了陈震。
    “丹水扼武关之要,纳秦岭之腹,吾有大用。此地尚缺一名县令...不知孝起可愿屈尊。”
    正常的套路,应该是将这些文士放在身边,加以笼络之后再予以放任的,可...张永麾下文官的数量实在是匮乏到了极限,截止目前,七县的县令尚未配置完成,只能期待于这些曾在历史留痕人物的操守了。
    “这...”
    迎着张永那双期待的眼神,这一刻不仅陈震未曾反应过来,就连傅彤这些新来的旁观者...都有些懵懵的感觉。
    这...第一次见面,说也说就下方到实权的位置?
    汉中世子的胸襟...竟然如此之大?
    “孝起可是有什么难处?孝起放心,若孝起不远前往外任,也没什么,某身边尚缺一主簿,不知孝起可愿屈尊?”
    “不...陈震并非对大都督的安排不满,自是陈震初来咋到,骤然外任一方,心中不胜惶恐。”
    回过神来,陈震神色一肃,连忙向张永告罪道。
    苦读二十载,陈震心中清楚,他本人并非什么天之骄之,与各个诸侯麾下谋算千里、辅国兴势的那些谋士、能臣来说,有着莫大的差距。
    清楚自己的站位,陈震自然不会要求的太多,只是想不负一身所学,找个明主效力,发光发热就行了。
    如今看来...当是找到了。
    “孝起何必自谦!南乡汇聚之文士不下百人,但能进入破二关者,又有几人?永言说你有这个能力,那你就担得起这个担子。”
    “放手去干就是,出了事,自然有某担着。”
    听到陈震的解释,张永方才明白过来,他误会了陈震的意思,拍了拍陈震的肩旁,给了十足的信任。
    “孝起定不负大都督所托,必为大都督治理好丹水。”
    或许是投入汉中张氏的誓言,又或许是对张永个人的许诺。
    ......
    “大都督,这一位先生姓赵名询,字端之,本事汝南人氏,因不喜曹军屠戮百姓之举,方定居南阳。端之,善言辞,晓政事,熟读道儒经义,有长者之风。”
    陈震身旁的男子无疑大了许多,看上去已经四十出头,就可塑性而言,无疑差了一头。
    ......
    安排完赵询之后,张永的目光自然停留在了彭羕身侧那名衣着朴素的男子身上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