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章 里应外合(五)-《大尧指挥使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其实也不能去责怪为什么不忠于祁国的问题。

    首先来说是各国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造成的。对于平民来说,他是哪个国家的平民,就是哪个国家的人。封君对封地上的所有平民和土地的所有权是得到天子的同意的。

    注意,是所有平民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贵族除外。

    大商朝甚至之前的皇朝,都没有说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一说法。

    最初的规定就是:所有的贵族都是大商朝的贵族,不管是天子册封的也好,诸侯册封的也罢,都是贵族。

    而贵族就相对自由起来,他们可以选择游历,然后在不同国家出仕为官。比如在郑国拿到了爵位,然后跑去曹国做官,这也是完全可以的。

    只是到了后来,各国纷争不断,国家意识开始加强,各国开始强调臣子的忠诚一说,原来的规定就开始慢慢演变,最后成了贵族战败后投降,可是选择出仕受降国,而且受降国也是比较愿意接纳一些降臣的。

    所以对于这些小贵族来说,出仕他国并不是一件不能考虑的事情,对他们来说只有自身和家族的利益,至于对国家的忠诚,则没有那么浓重。

    更何况如今祁国朝廷真的是乌烟瘴气,田康权势旁落,孙敏手握大权,还有一些贵族阳奉阴违,明争暗斗。

    想要晋升绝对是难上加难。也难怪会产生反叛之心。

    当然,在祁国肯定也会有忠义之士,为这个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忠诚,在哪个国家都会有,但是很可惜,孔岫和凌宏两人都不是这类人。或许与患难与共有关吧?

    祁国百余年大致和平安定,虽说与尧国偶有摩擦,但双方都还算克制,唯一一次就是杨安之乱,可惜以元帅孙玉辉自杀,汤郃投降为终。这对于小贵族而言实在是 太遥远了。

    反倒是成全了尧国。

    现在若是换了跟萧筠,和南馥讨论投降的事,只怕他们第一反应是拿刀砍人吧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