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 顺利进驻-《大尧指挥使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孙玉辉带军出征时,已经带走了足够大军四个月的粮草,剩下的杨烨承诺由他来出。

    于是灞关这里至今还未走过一次粮车。

    至于说前线的奏报嘛,有句话叫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是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,消息无法传递得那么快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只有大胜与大败才会有八百里加急的奏报,至于其他的,元帅自己就解决了,等到回王都述职时,才会让随军别驾把那些整理的资料整理档案,上报朝廷。

    早在孙玉辉军队打败唐淏的二十万人马的时候,就发过一次加急,当时孙玉辉信誓旦旦的认为,燕国境内不会有其他反抗力量。

    谁知道又冒出来一个唐煜。

    等到他发现前线不支,想要往国内报信的时候,已经发不出去了。

    人都叫徐奕的暗卫给拦下来,没一个幸免的。

    区区两三千守军对上十二万尧军,就跟送死一样没有什么区别。

    徐奕亲自带人冲锋,阳神境武者被称为一流高手不是没有道理的,哪怕是三四个朝元境的先天高手,也拿不下一个阳神。

    几千守军根本顶不住尧军的一个冲锋。

    很快,灞关成破,尧国大军进驻灞关。

    只不过,该来的总会来的,几千守军里,总有几个机灵的,腿脚利索的。

    一看情况不妙,立马离开。

    说是回王都报信。

    当然,有的人是真的去报信了,有的人则是逃命去了。

    毕竟灞关南边就是祁国境内,这里的守军至少是在自己的故国逃跑。

    而那些深入尧国境内的,想要逃跑不仅面对着军队,衙役的抓捕,还有当地居民百姓。

    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得判断出你的口音里有着浓重的祁国味儿,然后趁你不备把你五花大绑送去衙门领赏钱。

    所以尧军一开始才能有那么多全军覆灭的胜仗。

    不仅是因为骑兵,还有祁军的逃兵比较少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